《志远+》系列专访 | “2023级上理MBA新生综合素质奖学金” 一等奖获得者杨华

发布时间:2023-10-10浏览次数:1056

“百年沪江,思学志远”。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积极把握中国与全球发展的历史机遇,紧跟国家经济发展的步伐,朝着世界一流管理学院的目标前行!为积极响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商界精英的市场需求,吸纳大量优秀青年向理而聚共创未来,上理管院专门为那些奋力拼搏的莘莘学子制定了丰厚的“多层次、全覆盖、多重奖学金”政策,以奖励他们在学习路上的坚持与努力。作为新时代的有志青年,他们用希望和奋斗、理想和担当书写追梦征程。在《志远+》系列专访中,有众多的同学获得了高额新生奖学金,用“他们的故事”开启了上理新的篇章。



跑过70座城,在沪实现转型


Q:读研前您是什么样的工作?有什么故事可以分享?是什么样的契机让您选择考研?


杨华:读研前我是从事房地产、建筑业板块业务的职业经理人,分别在世界五百强企业中国电建旗下的中电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、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、中国电建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担任城市公司和项目总经理等职位。


目前,我是四川智库策划咨询有限公司特聘专家和高级咨询,同时参与了中国电建、华能、中国农发等公司的工程业务,涉及新能源、建筑施工、房地产等领域,并坚持不懈地开拓新市场和客户。


图片

接受聘书


2010年刚毕业时我应聘进入中电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,六年时间辗转西南、两湖、西藏等全国各地,分别担任过技术员、项目片区负责人、总工助理、西南区域总部部门经理等职务。在区域总部期间,为区域发展培养输出科(副)级项目管理人才不少于7位,共同建立和完善了区域公司各项制度和标准,赋能项目管理,各项评比连续三年在公司总部竞赛中名列前茅,也得到各级业主方认可,管理能力和业绩得到极大提升。我于2016年拟被提拔为西南区域总经理助理,最后因个人工作资历较浅、学历不突出,遗憾错失了机会。


职场就是一场赛跑,起步晚的人,只能一边跑一边想尽办法增加自身的厚度,让自己跑得更快更稳,千万别停下。为了弥补短板,助力职业转型和拓宽思维认知,我从2018年开始筹备考研,经历了5年磨炼和等待,才与上海理工“喜结良缘”。


Q:您当时在备考时为什么选择上海理工大学?


杨华:我相信这是缘分。以前工作时全国到处跑,去了不下70座城市,也经常去北京、广深出差,四大一线城市唯一没有去过却是我想好好感受的城市,就是上海。上海是我最想认识的城市,我把这座城市留在我事业和人生的转型期,我相信这一切刚刚好。

在这里,我能够全面感受沪江百年历史和经济文化,通过在上海理工大学沉淀自己,树立“信义勤爱、思学志远”般的品格。


图片

获颁五万元奖学金


提前做规划,每天都是“考试”


Q:如今考研形势如此严峻,获得新生奖学金一等奖的背后一定付出不少努力,您在备战考研过程中遇过什么困难?怎么克服?


杨华:2018年房地产、建筑施工等领域正处于蓬勃发展期,这一年我开始备考和报名。恰逢我从中电建(资阳)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岗位辞职,去了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担任项目总经理,房地产项目工作强度大,远超出我的预期。当时恰好赶上项目拆迁纠纷和交付,没有精力复习,铩羽而归。


后来,为了平衡工作和学习时间,我托朋友找了一家考研辅导机构,增强学习自律性。在这期间,因为工作和学习时间无法完全平衡,经常达不到学习效果,经过与辅导机构长时间的磨合和沟通,根据个人情况制定了专门的学习计划、时间表,才让自己慢慢跟上进度。


2021年疫情期间,我报考过一次。当时我在电建地产郑州项目做项目负责人,刚好考试期间郑州和考点城市又出现小规模疫情,很遗憾错过考试。考研期间,最大的困难是工作之余如何兼顾家庭和学习。如果从事房地产领域、建筑领域的朋友以后想考研,一定要趁早,越早越好,否则随着职务和年龄增加,确实很难兼顾各个方面。


Q:作为考研成功上岸的优秀研究生,您在备考方面有什么经验,与接下来考研的同学分享?


杨华:主要有三个方面感受与大家分享,一是工作之余平衡好家庭和学习,提前半年以上做好家庭计划与工作方面变化的应对方案,尽量保持工作地点和强度的稳定;二是选好报名学校,做好充分准备,准备阶段也是考试,获得资格相当于已经取得极大优势;三是突出优势、扬长避短,哪个专业好就全力以赴做到更好,短板有针对性的去补,千万不要把心思和精力放在短板方面。


向理而聚


开启新阶段,做合格“上理人”


Q:如今在上理开启了人生的新阶段——研究生学习生涯,现阶段对个人的学习或者其他方面有什么规划?


杨华:我已经工作14年,经历了几个不同行业的周期变化,执业经历和职业发展随着行业脉搏进行波动。研究生学习生涯,对于我个人而言意义不同,我更加侧重于以下规划:一是做好论文方向和主题选择,因为论文方向也将是我未来事业最主要的赛道;二是感受校风、校训、百年上理文化,抓住在校时间与同学们、老师们加强信息交流,思想碰撞,相互沟通,促进成长和转变;三是提升管理思维和创新能力,对跨界、创新、管理需要广闻博学,也需要学校提供平台和企业增强实践经验和交流,同时自己也要主动敢为。


人生需要的是态度,端正自己,主动敢为,希望永远做一个有坚持、有追求、有信念的“上理人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