管理学院前身为我国最早成立的系统工程系和系统工程研究所(1979年)。1979年11月,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专程到校考察系统工程本科专业学生培养工作,并在上海机械学院系统工程研究所成立大会上发表讲话。12月,学校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正式签订校际合作协议,这是改革开放后上海市最早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。
1981年,学院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等高校合作,开始举办全英文授课硕士班。1983年美国《华尔街日报》发表专题报道,认为“此举开创了中国MBA教育的先河”。
1992年5月,系统工程系和系统工程研究所合并成立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学院。1999年5月,更名为管理学院。2004年,上海医疗专科学校管理系划归管理学院。2005年1月22日,由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和上海理工大学合作组建,并由钱学森亲自题词命名的“上海系统科学研究院”在学校挂牌。
学校商学院始建于1988年,渊源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的沪江大学城中区商学院。历代校友在商界建树颇多,影响遍及五洲。1997年,商学院与上海机械高等专科学校的管理系合并重组成立新的商学院。2006年1月,管理学院与商学院合并重组成立新的管理学院。2009年,学校城建学院交通工程研究所并入管理学院。
2018年5月,学院正式通过AACSB国际认证,学校成为大陆地区第20所通过AACSB国际认证的大学,标志着学院进入国际精英商学院序列。2020年12月,学院成为EFMD正式会员。2021年12月,学院正式加入PRME组织,成为中国(含港澳台地区)第28所签署高校。
学院下设10个系和2个中心,另设有中国机械工业会计审计研究中心、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——中国周边经济研究中心、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——上海理工大学“基于互联网+的上海创新发展”决策咨询研究基地、“十四五”上海民政科研基地等研究机构。
学院已实现多类型、多层次办学模式。学科涉及四个学科门类:管理学门类下的管理科学与工程、工商管理、公共管理3个学科;经济学门类下的应用经济学1个学科;理学门类下的系统科学1个学科;工学门类下的交通运输工程、系统工程2个学科。
学院设有12个本科专业,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,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,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1个,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。其中系统科学、管理科学与工程是上海市高水平学科,应用经济学(经济系统运行与控制)是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。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“系统科学”排名第3,“管理科学与工程”排名第19。在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中“系统科学”取得历史性突破,进入国家第一梯队,“管理科学与工程”继续保持领先优势。
汪应洛院士任院务委员会主任。目前学院有教职工277人,专任教师234人,其中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1人,教育部高等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指委委员2人,全国优秀教师1人,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,教育部霍英东基金青年教师1人,王宽诚育才奖1人,机械部跨世纪人才学术带头人2人,宝钢优秀教师3人,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1人,上海市领军人才1人,上海领军(海外)1人,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曙光计划6人,上海市教育系统首届科研新星1人,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10人,上海市育才奖3人,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2人、上海市晨光计划2人、上海市扬帆计划6人,上海市超级博士后3人,科技智库青年人才计划2人。全院具有正高级职称人员33人,副高级职称100人,具有博士学位199人。
近三年,学院获批立项国家级项目33项,其中国家自科基金项目26项,国家社科基金项目7项,各类科研项目到款3843万元;发表A类论文832篇,SCI/SSCI论文538篇;有120多份咨询报告被全国政协、中办、中宣部、上海市委市政府等采纳,并获国家最高领导人、副国级领导人、上海市领导批示;出版专著35部、编著44部;完成发明专利25项;完成软件著作权36项;学生获市级以上重大奖项764项。
学院现有1个本科中美合作办学项目。2018年,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、法国布雷斯特商学院、美国新泽西州立罗格斯肯顿商学院签订了合作协议,每年邀请大量外籍教师来院为合作办学项目授课和讲学,选派大量学生赴境外学习交流,接收了来自瑞典、德国、美国等国家的国际交流生百余人来院学习。
(以上数据截止至2023年2月23日)